统一客服:400-650-2860
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保动态
信保动态

发挥信保资源集聚、整合平台的政策性职能 支持山东深度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以来,中国企业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成绩斐然。然而,“一带一路”并非一片坦途,地缘政治和信用风险给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带来极大挑战。作为我国唯一的政策性保险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下称“中国信保”)积极履行政策性职能,为“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安全屏障,为“一带一路”的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发挥导向和撬动作用。

  中国信保《国家风险分析报告》显示,“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存在国有化和征收风险高、通货膨胀严重、经济结构单一、金融体系欠发达等问题,还有一些国家的政治形势受到恐怖主义或极端组织的负面影响。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信保没有因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险偏大而简单地收缩信用额度,而是在全面研判风险的基础上,努力扩大承保规模,积极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发展提供“中国信用”,用“中国信用”创造“世界机遇”。

  国家高度重视中国信保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2013年以来,中国信保被纳入了多个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重要工作机制,各级地方政府也将出口信用保险纳入了“一带一路”相关政策体系。近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连续提出: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对成套设备出口融资应保尽保。

  “一带一路”是我国构建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突破口,也是促进国际经贸往来和跨国投资的新范式。作为我国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中国信保通过搭建“一带一路”信用安全保障平台、资金融通平台、走出去风险保障平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支持中国制造、中国品牌和中国标准走得出、走得远、走得稳。

  一、搭建信用保险服务平台,以“一带一路”为主线,做好信用安全保障工作

  在工作推动上,中国信保统筹资源配置,成立“落实‘一带一路’战略领导小组”;积极落实总部关于支持“一带一路”战略的各项政策要求。在风险承担方面,根据市场需求,推动山东企业通过利用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和海外投资保险、特险业务领域的政治风险统保模式等多个全新的风险保障模式,在为企业制定个性化的承保方案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尝试,进一步提升了业务承保效率和针对性。在国别开发方面,根据中国信保总部与沿线国家战略对接、产业对接、产能对接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影响力,积极推进我省项目纳入国别和行业整体开发。在客户服务方面,主动响应我省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逐步增长的贸易和投资需要,在持续提升对重点客户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大对中小客户的服务力度,全力为我省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2013年至今,中国信保支持我省企业出口和投资超过1178亿美元,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和投资超过300亿美元,承保了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和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巴基斯坦萨希瓦尔2*660MW燃煤电站项目、中航林业有限公司俄罗斯托木斯克工贸合作区投资项目、山推出口马来西亚工程机械设备项目、山东科瑞出口石油装备项目、烟台冰轮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越南冷冻设备生产厂项目等各类“走出去”项目10余个,覆盖交通运输、石油装备、电力工程、房屋建设、通信设备等多个领域。中国信保累计向企业和银行支付赔款1720余万美元,涉及“一带一路”沿线60个国家,基本覆盖了“一带一路”全线,主要损失原因包括汇兑限制、政治暴乱、企业与银行破产、买方拖欠等。

  二、搭建资金融通平台,形成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对银行贷款的带动

  以国家信用为核心帮助企业“拿项目”,调动国内外银行融资资源,为企业提供能够满足项目融资需求的承保模式,强化对融资安排的推动,不断提高我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其中,支持的华能如意巴基斯坦萨希瓦尔燃煤电厂项目融资金额21亿美元,以项目融资的方式,由中国信保承担95%的政治风险、95%的购电协议违约风险和65%的商业风险,获得银行的长期信贷支持,该项目是中巴经济走廊优先实施项目之一,同时也是2016年唯一落地的中巴经济走廊项下能源合作项目。目前,正在跟进的山东电建三公司承建孟加拉燃煤电站项目同样采用该模式,通过发挥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对银行的影响力,利用“以融资合作为导向的融资开发模式”,发挥业务组合优势,设计出既满足涵盖银行风险需求,又满足企业融资成本需求的承保模式,为企业提供专业融资解决方案,提高国际竞争力。按照上述政策模式正在推进的项目有37个,合同金额210亿美元;海外投资项目9个,合同金额39亿美元。此外,还为我省百余家重点“走出去”企业提供了政策辅导、融资服务、商务谈判、风险咨询等政策服务,为企业海外战略决策和风险保障提供了有效支持。

  三、搭建走出去风险保障平台,以国家政策为支持帮助企业“推项目”

  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完善服务体系、为支持“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作为全国首批搭建的省级走出去风险保障平台,2015年,中国信保山东分公司与山东省财政厅、商务厅联合推出了山东省“走出去”风险保障平台政策,2017年将连续第三年出台。政策出台两年间,得到了山东广大境外投资和工程承包企业的高度认可。两年来,平台项下共收到来自山东省50家企业的近百个项目申报,涉及合同金额近130亿美元。中国信保对“一带一路”战略的相关项目在期限、费率、赔比等方面制定差异化支持政策,围绕“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中的重大项目,统筹配置资源,研究重点国别市场开发,支持出口企业深化与相关国家的外经贸全面合作。

  四、搭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构建山东海外经济安全网

  中国信保积极发挥渠道优势和专业优势,建立项目储备库,参与设计重大项目融资保险方案,目前跟踪的项目有80多个,涉及铁路、电力、船舶等行业。同时,集中信息渠道和专业力量,对沿线国家的国家风险和行业风险进行及时跟踪、系统研究、深入分析,定期发布《“一带一路”国别风险专报》、《重点国别跟踪报告》、《国别风险预警信息》、《“一带一路”行业研究报告》、《行业风险预警信息》等大量有针对性的国家风险和行业风险研究报告,组织开展各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险宣讲数十场,全力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风险管理指引。

  未来,中国信保通过积极发挥资源集聚、整合平台的作用,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政策资源作为核心,形成资源的有效集聚。例如山东企业的抱团发展,就是上下游企业,通过金融政策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的抱团式发展,让更多的企业、更多的资本和资金投入到“一带一路”的大战略中去,为国家战略的实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正是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题中之义。